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教师教育学院简介

时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原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沈健校长宋永忠为教师教育学院揭牌


构建“大学+师范”人才培养新体系,塑造新时代“大先生”。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中国师范教育的南方发祥地,已经发展成为保持着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根据国家建立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要求,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南京师范大学于2005年新建专门的教师教育学院,以培养“未来教育家”为目标,全力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教师职前培养基地、在职教师培训基地和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基地。《推进新时期教师教育实体化、高端化、一体化改革,打造教育家成长摇篮》研究课题获江苏省教学成果(高等教育类)特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23年我校启动三江书院建设,是我校在学科综合化背景下,以卓越教师培养为核心,实施本科师范生书院制培养,构建“大学+师范”人才培养新体系,建设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区,培养新时代“大先生”的又一次新的尝试,是对我校一个多世纪教师教育遗产的继承与发展。

王成斌书记在教师教育学院校友会上致辞 

华桂宏校长为全校师范生开设教师专业发展第一课

坚持党建先导,优化内部治理。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学和学工为两翼,下设分党校、教师支部、行政支部和研究生党总支。学院下设下设中学语文、中学数学、中学英语、中学政治、中学历史、中学地理、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9个学科教育研究室、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践创新示范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数字化教育评价研究中心、江苏省跨界学习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等教学科研和培训机构,注重发挥工会、教代会、团委、研究生会等群团组织和教授委员会的积极作用,不断完善民主管理与学术管理制度。

集聚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打造教师教育高端平台。江苏省教师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江苏省教师教育研究会秘书处、中国基础教育学科年鉴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学科资源保护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办公室、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装备研究中心等多种专业机构挂靠学院,成为南京师范大学引领江苏乃至全国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依托学科集群优势,我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成为江苏省重点建设本科专业,19个本科师范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全部通过师范专业二级认证,1个为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已建成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智能微格实训系统和省级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南师附中、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一中、南京十三中、锡山高级中学等江苏省多所高品质高中合作建设“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卓越教师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实践基地”“全国教育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学院推出的国内第一套按教育部教师教育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师领导力》、《儿童发展与学习》、《中学教育基础》等8门系列教师教育精品教材已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发行,3门教师教育类课程进入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首批建设名单。

实行“3+1+2”本硕贯通,培养卓越中学教师。为做优做强教师教育,我校于2005年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在国内率先自主设置教师教育硕士学位点,面向基础教育开展“4+2”等模式研究生教育。2011年将中文、数学、英语、思政、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与教师教育相关的9个学科教学专业硕士学位点调整到教师教育学院负责建设、招生与培养。2014年获批国家级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改革试点项目。2016年在9个学科方向本科师范生中,选拔具有卓越教师潜质的学生进入“3+1+2”模式培养。2018年实行“大类招生、二次选拔”,遴选优秀师范生进行本硕贯通培养。2020 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2021年试点招收“物理+技术”“历史+思政”复合型硕士研究生。已有四批近150名本科生进入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硕士阶段培养。《教育硕士高水平实践能力“融合式”培养体系的建构》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优化生源-多维协同-深度实践:本硕贯通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创新》获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成果一等奖。

“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项目每年新生中高分考生数量远超同类院校,2021 年江苏省内录取 600 分以上高分师范生人数高达331 人,在省内及浙江、陕西等省份录取分数线高出许多“985”高校;教育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及入学成绩也远高于同类院校。本硕衔接卓越项目已有五届共 200多名毕业生,100%入职省内外优质中学,90%以上由“校招”等方式直接签约入职,其中入职上海、杭州、深圳、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省内外名校比例高达 80%以上。

引进校内外名师,打造优秀教学科研团队。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为加强学科方向教师教育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我校于2011年将学科教学论教师整体转入教师教育学院,注重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和旗帜性人才,实施“领雁工程”和“青年教师海外名校学习计划”,支持中青年教师出国或到国内高水平大学交流访学。聘请了150多位来自省内外基础教育一线,由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领衔,以特级教师和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为主体的实践导师队伍,与相关学院建立联合培养制度。2022年我院获国家首届教材奖4项,2位教师受邀牵头全国中考命题2个学科评估工作,服务决策参考。

服务基础教育,打造国家级教师教育品牌。我院实施“走进基础教育工程”,支持江苏、安徽等地10多所附属中小学的发展。对口开展了援建新疆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拉萨师范学院等工作。组织优秀教师和研究生到四川、贵州、云南、青海、新疆等边远地区中小学顶岗支教。我院研究生赴中纪委定点帮扶地区四川马边和雷波县支教的感人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

为推进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建设,我校于2010年增设了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挂靠教师教育学院。中心拥有“国培计划”专家库入选专家40余人,设有专门的教师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高质量完成了“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40多项,“国培计划”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1项,中西部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20多项,江苏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60多项,承担了河南省教育厅“中原名师”、“教研名家”三年培育项目,接受了国培项目和省培项目的现场评估,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我院培养的“国培计划”名师领航工程7名学员全部入选2022年“国培计划”专家资源库。

我院还面向海内外承担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文教师培训,承办了陆军工程大学、海军指挥学院、北京通州、安徽安庆、江苏海安等部队和地方等多层次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学校建设和教育研究等合作项目。优秀的教学团队、一流的课程设计和优质的教育服务充分体现了南京师范大学“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和“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校风,给前来游学的中小学教师和同行们留下了美好的深刻印象和丰硕收获。

多维协同,铸就卓越教师培养的“南师模式”。我院不断拓展我校在教师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近年来,成功举办了教育部“高校内部教师教育资源整合”项目联席会议、“长三角教师教育联盟”会议、人民教育家论坛、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研究会年会、江苏省及长三角师范院校教师智慧教学大赛、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省333工程人才培养研讨会”、“互联网+教育评价”等一系列学术会议和教学比赛,开发了“互联网+教师教育”数字化教育平台。2022年成功入选国家“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牵头高校、教育部“双名计划”名师培养基地,成为全国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先锋。

我院重视与江苏省高品质高中密切合作建设“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卓越教师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实践基地”,与美国、德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海内外知名教育机构进行交流互访,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学生驻学等活动,为优质师资培养贡献了“南师智慧”和“南师力量”。《师德融通 专业贯通 实践联通——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本硕衔接模式构建与实施》获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师德融通 专业贯通 实践联通——新时代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报》来我校专访并发表了题为《卓越中学教师培养的“南师模式”》等文章。新华社专门刊文《试点“本硕一体化”师范专业,建立“五个一”青蓝工程!南师大为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贡献智慧》为我校教师教育改革点赞。人民网以《首创!南师大本硕一体化培养高中教师》为我校点赞。《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江苏教育电视台、《江苏教育报》、《南京日报》等媒体也多次介绍了我校教师教育改革成果,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