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未来学校建设研究第三届学术论坛暨AI课程生成器与AI数智课堂发布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召开。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连红,以及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规划办主任董林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顾小清出席开幕式。会议由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数字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以及南京市金陵小学承办,北京博雅云课堂提供技术支持。会议以“AI赋能的未来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数智化变革”为主题,来自高等院校与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基础教育界的领导与教师,以及我校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开幕会由教师院党委书记黄菊香主持。张连红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师范教育发展历史以及推动AI与教育融合的举措,指出未来学校建设研究应与基础教育界携手共进,希望我校教师院的产学研成果能够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方案,为更多学校和师生带来福祉。
与会领导、专家共同按下“AI课程生成器与AI数智课堂”发布按钮,见证教师教育学院产学研协作的新成果。
学术交流由教师院院长冯建军主持。教师院朱雪梅教授开启由北京博雅云课堂研发的“无尽探寻者”人工智能系统,通过与3D数字人“博雅”老师的互动对话,介绍“AI课程生成器与AI数智课堂”调用多模态大模型进行深度探究、创新思维的魅力。“博雅”老师用AI生成的动态绘本提出未来学校建设的八大倡议。董林伟及顾小清对成果进行点评,对双师教学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强调在“双新” 背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落地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斯坦福大学博士蒋里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抉择》主旨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能力是“人+人工智能”的能力,并从多维角度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顾小清在《人工智能带来怎样的学习创新》主旨报告中从学习实践、知识观重塑、教师发展三方面说明人工智能对教育生态的重塑。王嘉欣、梁爽及陆海龙三位教师借助“AI数智课堂”助教、智能平板带来公开课《少年闰土》《八卦中的数学》。董林伟与教师院杨霞教授对公开课给予点评。与会的省内外代表在智能时代学校变革高峰论坛上分别就技术支持下的学校建设成效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学术论坛是前沿科技与教育学术深度交融的一场盛会,更是南京师范大学与基础教育界携手迈向智能教育新时代的有力行动,为未来学校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与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