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202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深入学习领会《意见》精神,理解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推进教育家精神落地生根,8月27日,教师教育学院组织师生代表召开学习《意见》座谈会,结合学院和自身工作学习实际,畅谈《意见》学习体会和工作打算,为学院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座谈会由学院党委书记黄菊香主持。
学院院长冯建军教授领学《意见》。冯建军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工作,对教师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从“四有好教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到“大先生”“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去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又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刚刚颁布的《意见》,吹响了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号角,是新时代教师教育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具有全局性。《意见》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体现了教育家精神引领的方向性,明晰了教育家精神培育涵养、弘扬践行、引领激励的机制,为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使用和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措施,为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结合学院的特点,冯建军院长指出,我们每一个老师首先应该成为教育家精神的践行者,把教育家精神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之中;其次,要成为教育家精神的研究者,借助于教育家精神研究中心的平台,开展弘扬与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研究;第三,要成为教育家精神的引领者,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师范生的教育家精神。
金久仁教授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教育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育人实践活动,教育家精神就是广大教师在长期育人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培养未来教师的教师,他将始终以“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遵循,在“我是教师”和“我是未来教师的教师”双重身份中担当好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者和传播员,真正将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家精神转化为培养更多教育家型教师的磅礴精神力量。
王加强教授认为,要大力开展高质量教育家精神研究,形成理论性、实践性和政策性方面的系列研究成果,形成丰富的教师教育教材、课程等教学资源,同时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教学课程建设中去,贯穿到教师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副院长刘建教授指出,《意见》强调要将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贯穿教师发展全过程,推动相关高校优化课程设置,精选课程内容,夯实师范生坚实的学科基础。为此,要强化师范生与教育硕士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具备娴熟的学科专业能力,满足一线中小学高质量师资的需要。
副院长解凯彬教授强调,弘扬教育家精神和实践教育家精神两方面要双措并举,并重实施。弘扬教育家精神要加强尊师重教的正面宣传,大力宣传高尚师德教师的典型事迹,优化教师评价,在教师权益方面给予政策制度上的保障。
党委副书记刘更生认为,要将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教育管理全过程,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科研诚信与优良学风建设、社会实践、遵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等,引导师范生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通过新媒体等多种途径,宣传优秀教师典型,开展尊师重教活动,将尊师文化融入师范生日常言行,将教育家精神成为日常行动自觉。
陆建隆教授指出,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师作为复合型人才,在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素养、学科专业素养、学科教学素养、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现代教育考试评价导向素养等多方面都对教师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学院召开学习《意见》座谈会,无论是对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引领、还是作为培养教师的应尽职责都具有重要意义。陆建隆教授结合自身在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实践,为弘扬实践教育家精神、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介绍了经验做法和工作建议。
郭琤博士指出,通过学习《意见》,深刻认识到教师是教育之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意见》提出的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涵养高尚师德师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等举措,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他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于教育事业,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刚刚入职的新教师张笑言博士指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关乎国家未来。在她入职之际,有幸恰逢《意见》出台,给予了她未来教师职业生涯方向性引领。她认为,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要坚持不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落实于今后的课堂之中。《意见》着重强调发展学科教育,作为一名化学学科教师教育工作者,既是机遇,亦是挑战。在未来工作中,她将努力精进自身专业素质,从学科角度,建立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关联;以学科理解为支点,挖掘化学学科教育魅力,努力做一名新时代合格教师。
教师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姚慧敏在发言中表示,《意见》的出台让她深刻感受到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弘扬和传承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师的使命,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意见》明确提出的高素质、专业化要求激励教师和即将从事教师工作的我院研究生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道德素养。在未来从事教育工作时,她将以此为指引,不断探索创新,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学院党委书记黄菊香在总结讲话中强调,立德修身、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教师教育学院将以《意见》为指针,指导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构建高中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新模式。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导师生以教育家为榜样,涵养高尚师德,提升育人能力,将个人理想融入学校和学院的事业发展,在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充分发挥江苏省教育家精神研究中心和教师教育研究所的作用,加强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智力支持。